【历史】10-11学年同步学案(人教必修1):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历史】10-11学年同步学案(人教必修1):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2页

  (1)主要官职

  ①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③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④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特点

  ①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②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3)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内容和特点

  (1)原因

  ①经济上,由封建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

  ②政治上,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

  ③思想上,法家"集权"理论的影响。

  (2)基本内容: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中央集权的三公制度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度。 (3)特点

  ①皇权的至高无上;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②皇帝直接任免各级官吏;皇帝从决策到行使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③皇权借助于神权来巩固和加强;以文化专制来巩固政治专制。

  ④中央和地方、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伴随于中央集权制度。题2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答案 A

  解析 秦始皇建立了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总揽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其地位不可逾越。所以,皇权至上是秦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由来

  (1)郡县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以来逐步形成的地方行政制度。

  (2)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

  (3)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2.内容

  (1)行政区划

  ①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②县以下设乡、里等基层行政机构。

  (2)官僚机构

  ①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②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③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影响

  (1)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中。

(2)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