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10-11学年同步学案(人教必修1):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历史】10-11学年同步学案(人教必修1):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3页

  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1)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2)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3)诸侯国具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削弱了地方的独立性,对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

  题3 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获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由封泥上面有上郡、代郡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可知当时已实行了郡县制。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8"秦朝疆域图"。

  【信息解读】 通过阅读插图了解秦朝的疆域四至,秦朝长城的起止点,设置的南海、桂林、象郡等郡,认识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的作用。

  【史料应用】 1.结合秦朝的疆域图,分析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

  答案 (1)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秦朝的统治。

  (2)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9[历史纵横]和"阳陵虎符"插图。

  【信息解读】 历史纵横反映了"皇帝"名号的由来,实际上反映了秦王嬴政不满足于人间的最高统治者,还要将自己的权威赋予神的力量。"虎符"反映了皇帝掌握一切大权,维护自己的统治。

  【史料应用】 2.《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渺渺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大一统的产物

  B.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王嬴政称霸的需要

  C.丞相和御史主动提出要给秦王改名号

  D.秦王试图通过改名号让子孙认识自己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主要反映了皇帝名号以及皇帝制确立的原因,实际上是秦朝巩固统一的需要。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10[历史纵横]和P11[历史纵横]。

  【信息解读】 两则历史纵横都是秦统一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维护国家的统一而采取的措施。一个是制订法律、发展经济的措施,一个是基层行政机构设置,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史料应用】 3.全面分析画面内容,下面两幅图可以反映出秦始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