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第2页

四、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

1、西汉建立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20年 B.公元前202年 C.公元202年 D.公元220年

2、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 )

A.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B.减轻人民的负担

C.发展农业生产 D.巩固封建统治

A.战国时期 B.秦朝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A.汉高祖时期 B.汉文帝时期 C.汉景帝时期 D.汉武帝时期

5、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太学出现于( )

A.孔子创办私学时 B.秦朝统一后

C.汉朝刚刚建立时 D.汉武帝统治时期

6、人们总把"秦皇汉武"并称,他们二人在以下哪个问题上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措施( )

A.中央集权 B.经济发展 C.外族入侵 D.儒家学说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京师之钱巨万,贯朽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景象?

(2)你能说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吗?

(3)结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谈谈你的感受。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

施,实为其国,必稍自弱矣。"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施并进。"

请回答:

(1)材料一是谁向哪位皇帝所提出的建议?其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又是谁提出的建议?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材料二的观点。

(3)材料二中的"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是指哪家学说?为了推行此学

说,采取了哪些措施?

(4)两则材料反映了西汉在哪两个方面完成了大一统?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迁移,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材料1: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王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一些诸侯王甚至图谋举兵夺取皇位,尤其是吴王刘濞凭借地利之便,富比天子,早有篡夺皇位的打算,在"强干弱枝"思想的指导下,景帝时推行削藩策,但因操之过急,引起了七国之乱。汉武帝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还可以推"私恩",把王国封地分给其他子弟,皇帝封这些子弟为侯。新封的侯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实力大大减弱,无力和中央抗衡。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的削弱了诸侯王封国的势力

--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我的新收获:推恩令巧妙在哪里?

材料2:秦朝的徭役繁重,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赋税很重,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秦朝的刑法很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裂等十几种,还有族诛、连坐等刑罚。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汉高祖吸取秦亡教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发展农业生产。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奉行以安民为本的方针,轻徭薄赋,减轻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