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语文新同步人教必修五讲义:第三单元 第8课 咬文嚼字 Word版含答案
2019年语文新同步人教必修五讲义:第三单元 第8课 咬文嚼字 Word版含答案第2页

  

  第8课咬文嚼字

  

                                           

  

  

  

  (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盟石。安徽省桐城人。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曾在上海与叶圣陶、夏衍、丰子恺等创办立达学园,筹办开明书店和《一般》杂志(后改名为《中学生》)。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安徽大学任教。1946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代院长,中国美学学会第一届会长等职务。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 作品   重要作品:《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译著:黑格尔的《美学》、克罗齐的《美学原理》、莱辛的《拉奥孔》、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 评价   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二)人物轶事

  朱光潜三立座右铭

  朱光潜先生一生曾三立座右铭,给人们留下了悠长的思索。

  第一次,是在香港大学教育系求学时。他以"恒、恬、诚、勇"四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第二次,是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时。朱先生把研究美学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事业,他给自己立下这样一条座右铭:"走抵抗力最大的路!"

第三次,是在20世纪30年代。他的座右铭共六个字:"此身、此时、此地。"此身,是说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此时,是指凡此时应该做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