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选修3 专题2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元素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学案
2018-2019学年苏教选修3 专题2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元素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学案第2页

电子为全充满状态,属于相对稳定结构,难失电子,所以它的第一电离能比铝的大。

磷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3,硫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磷的3p轨道上的电子为半充满,属于相对稳定结构,难失电子,所以它的第一电离能比硫的大。

二、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1.电负性的意义

电负性是用来衡量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表明元素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大;反之,电负性越小,相应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小。

2.电负性的标准

指定氟元素的电负性为4.0,Li的电负性为1.0,并以此为标准确定其他元素的电负性。

3.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1)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

(2)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电负性减小。因此电负性大的元素集中在周期表的右上角,电负性小的元素集中在周期表的左下角。

4.电负性的应用

(1)元素的电负性可用于判断一种元素是金属还是非金属,以及其活泼性强弱。一般认为,电负性大于1.8的元素为非金属元素,电负性小于1.8的元素为金属元素。

(2)利用电负性还可以判断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电负性大的元素呈现负价,电负性小的呈现正价。

(3)利用电负性判断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

一般认为:如果两个成键元素间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它们之间通常形成离子键;如果两个成键元素间的电负性的差值小于1.7,它们之间通常形成共价键。

议一议

1.试比较下列两组元素的

(1)第一电离能 (2)电负性 (3)金属性或非金属性。

第一组:Na、Mg、Al;第二组:Si、P、S、Cl。

答案 第一组:(1)Mg>Al>Na,(2)Al>Mg>Na,(3)Na>Mg>Al;第二组:(1)Cl>P>S>Si,(2)Cl>S>P>Si,(3)Cl>S>P>Si。

2.元素周期表中"对角线规则"内容是什么?

答案 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左上至右下对角线上的两种元素的电负性的数值近似相等,两者的化学性质比较相似。如铍和铝(电负性均为1.5)、锂和镁等。Be(OH)2和Al(OH)3均具有两性,LiOH和Mg(OH)2均难溶于水、受热易分解。

一、电离能规律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