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新)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第3页

  第2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材第5页例2

  【教材分析】

  学生在二、三年级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的练习,对乘、除法的意义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一节在已学的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加以概括,使学生有更明确的认识。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应把旧知与新知联系在一起,再结合具体的实例来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自己概括出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理解和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能够改编乘法和除法算式。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难点: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复习导入】

  1.出示口算卡片。

  7×5=           9×8=           (   )×4=36

  35÷5= 72÷8= 36÷(   )=9

  35÷7= 72÷9= (   )÷4=9

  2.导入: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的练习,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今天我们要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加以归纳,并进一步明确乘、除法间的关系,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2(1)。

  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

  师:谁能用两种方法计算?

  生回答,教师板书:

  用乘法算:3×4=12(枝)

  用加法算:3+3+3+3=12(枝)

  师:两种方法,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更简便一些?

  生:用乘法简便。

引导学生小结:求几个相同的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