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动人的北平 教案
2017--2018学年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动人的北平 教案第3页

似有不嫌啰嗦之意,其实是作者自豪、赞美之情的真实表露。

(二)通过对以上细节的分析体会,你是如何把握"形散神聚"的,请谈谈你的理解。

在每一幅精致的画面中,都能丝丝缕缕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所以这种情感就成了穿起项链的红线。而那总能让人回味无穷的故事仿佛永远闪耀着无限光芒的珍珠。一粒粒中都珍藏着一个个对古城热爱的故事,一种种对古城热爱的情怀。这就是散文写作中所谓的"形散而神聚"

明确:形:每一处美景,每一幅图画 神:热爱 赞赏

【达标检测】

1."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这一比喻十分精妙,"根脉深入地中"就可以理解为北平的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树上寄生的"数百万的昆虫"就是喻指众多的生活在北平的人。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15年的创作历程,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尽管自己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但我创作的活力之源是与党和政府的关怀分不开的。

B.读书可以使人吸纳古今开创理想世界,马克思正是在阅读中历经40年的勤奋探索,终于完成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确立。

C.无论是工人、农民、还是青年、妇女,都应遵守法律。

D.意大利的产品设计特别讲究实用与艺术的结合,任何产品必须既实用,又具有艺术气息,做到款式新颖,优雅大方,外观上与众不同,从而具有无限的诱人魅力。

D(A搭配不当,去掉"之源";B"在阅读中历经40年勤奋探索"表达不清,可改为"在40年的勤奋阅读和探索中",另"完成了学说的确立"搭配不当,可改为"确立了唯史观,创立了剩余值学说";C概念交叉。)

【学后反思】

【拓展提升】

           绘下故都的面容(孙光萱)

要想用有限的篇幅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城市的面貌,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对北平(解放后改称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真不知从何处写起,写故宫不写颐和园,似乎不行;写了前二者而漏了天坛、天安门大街,又难免有遗珠之憾......即使全写了,因为文字不像绘画那样可以用色彩和线条,把金碧辉煌的故宫、秀丽多姿的颐和园活脱脱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到头来也难免稍逊一筹。

怎么办?林语堂《动人的北平》提供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这些经验是:选择特定的视角,扣住城市的特点,进行多方面既概括又具体的描写。

先说视角的选择。面对某种复杂的客观对象,不管怎样描写也未必能够穷尽它,这就得考虑选择一个恰当的新颖的视角,然后据此大胆地删弃无关的东西,突出有用的素材,进而掌握创作的主动权。林语堂不是用社会活动家的眼光去观察北平,也不是以一个刚来到北平游览的旅行者的身份,把目光久久地停留于北平美丽的湖光山色之中,他作为一个"老北平",要着重告诉大家的是北平为什么会成为"理想的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