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4.7《烛之武退秦师》学案(3)(鲁人版必修1)
语文:4.7《烛之武退秦师》学案(3)(鲁人版必修1)第2页

  佚之狐,慧眼识英雄的伯乐。"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说明佚之狐对烛之武的外交才能有足够的了解,对郑、秦、晋三国的形势有充分的洞察力和预见性。

  郑伯,勇于自责者。当郑国所处危险境地,需烛之武退秦师时,烛之武却流露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的满腹委屈与牢骚。面对此,郑伯先是"是寡人之过也"以自责,从谏如流,情真意切,并欲扬先抑,设想假如郑国灭亡的话,对烛之武也无好处,这种透彻的分析,诚意的表白,终于感动了烛之武,使之临危受命,义无反顾赴敌营。

  4.本文学习的知识点

  (1)熟悉课文,达到背诵。特别注意把握课文的支撑句:

  ①秦、晋围郑,......且贰于楚也。

  ②吾不解早用子,......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③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吾其还也。

  (2)准确分辨一词多义。如若、论、辞、鄙、微、之等。

  (3)注意通假字:共--供;说--悦;知--智;

  (4)正确把握词类活用词。如:鄙、东、西、敝、军等。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预习课文

  (1)通读全文,作必要的阅读标记,查阅工具书,自行疏通课文。

  (2)标出课文的结构层次。

  (3)了解《左传》在先秦文学史中的地位,及《左传》的语言特色。

 2.导研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讨论题:

  (1)烛之武不拘形象从哪些情节中可以看出?

  (2)从本文的写作特点中,看《左传》文学的价值。

【参考答案】

  关于烛之武的人物形象:在第二部分中"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暗写烛之武在年轻时并没有得到重用;"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流露出他满腹的委曲和牢骚。这一情节的描写,使在郑国危于旦夕之际,郑伯由于佚之狐的推荐看到的一线希望又趋渺茫。郑伯用自责化解了烛之武的不满,使他只身卦秦。文章在有张有弛,曲折有致中显示烛之武不计个人得失,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