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优质课《1.5物质的溶解》教案教学设计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优质课《1.5物质的溶解》教案教学设计第4页

7、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8、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

巩固练习:

1.某温度下,把10克氯酸钾入50克的水中,结果发现还有6克氯酸钾没有溶解,求该温度下氯酸钾的溶解度。

2.如下左图,A、B、C分别表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在t 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

在t 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在 ______℃时,B和C的溶解度相等

(三)物质的溶解性等级:

20℃时的溶解度 大于10克 1-10克 0.01-1克 小于0.01克 溶解性等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说明:所谓的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时相对的。自然界没有绝对不。习惯上称作"不溶"的物质,只是溶解度很小,一般忽略不计而已。

例1:0.05克某物质在室温时溶于10克水中达到饱和,这种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该物质属于溶解性哪个等级?

提问: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温度高低、是否搅拌、食盐颗粒的大小

探究: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一、提出问题: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二、建立假说: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我们猜测:

猜测1:溶解度可能与 温度 有关

猜测2:溶解度可能与 压强 有关

猜测3:溶解度可能与 溶剂 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