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第4章《生态系统的稳态》学案(苏教版必修3)
生物:第4章《生态系统的稳态》学案(苏教版必修3)第5页



②信息传递的作用: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中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①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②具有稳定性的原因

备注: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营养结构越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越低;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④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该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2、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例题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

B. 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到第二营养级

C.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 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解析:蜣螂是分解者,不属于捕食食物链的成分;兔子和狼分别属于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