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三单元 古代写景记游散文(课本同步)(必修2)
2011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三单元 古代写景记游散文(课本同步)(必修2)第4页

不解。""子孙视之不甚惜 "等三个句子,我们可以分清它们的用法分别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

了解了这些用法,下面的三个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①蚓无爪牙之利。

②夫晋,何厌之有 。  

③侵之愈急。

  2、语境推断法

  语境推断法,就是联系语境作具体分析,判定虚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的方法。

  ①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

语境是一只"青麻头"(蟋蟀)藏匿在"针针丛棘"之中。由此可推断"焉"是兼词"于此"。"伏焉"即"伏在那里"。

  ②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

语境是交代写文章得目的是等待那些考察民情得人能够看到这篇文章。由此可推断"焉"是代词,代文章。"得焉"即"能够看到它"。

  ③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焉"用在疑问句中,表示责备得语气,由此可推断"焉"是疑问代词,可译为"何、哪里"。

  ④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焉"用在陈述的语境里,是语气助词。

  2、语境推断法

  2004年全国高考卷Ⅲ,第12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顷之,拜受为少傅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广遂上疏乞骸骨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而死

  C、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今日饮食费且尽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A项中,"顷"和"久"都是时间副词,于是可以推断的两个"之",都是音节助词,没有实在意义。"久之,能以足音辨人"出自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材的《项脊轩志》。

B项中,我们可以依据语境分析"遂"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广遂上疏乞骸骨"中的"遂"是副词,相当于"于是,就","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而死"句出自《屈原列传》,可根据前半句的句首"于是",判定"遂"不能解释为"于是",从语意关系可以推知"自投汨罗而死"是"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