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公开课《3.5体温的控制》教学设计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公开课《3.5体温的控制》教学设计教案第2页

另外,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影响产热。

2.散热:散热的方式主要有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两种。人体有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直接散发出取得,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当外界温度下降时,皮肤内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随之减少;相反,当外界温度上升时,则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散热也随之增加。但在炎热的夏天,主要的散热方式是汗液蒸发散热,此时皮肤的直接散热已远远不能达到满足。

直接散热--通过热传递散热,取决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而皮肤的温度可以通过血流量来控制。

血管的口径调节:冷时,皮肤血管收缩,皮肤温度降低;热时,皮肤温度升高,散热增加

蒸发散热--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表温度时,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讨论】当人体的产热多而散热少时,会出现怎样的情形?--中暑现象

表现:体温升高、头痛、头晕、心慌、出冷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甚至昏厥等,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对策:注意防暑、降温工作。

【讨论】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由于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了动态平衡的结果。请大家分析:在寒冷和炎热的环境中怎样才能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呢?

结论:寒冷环境中必须增加产热,如骨骼肌会不自主地颤抖,增加产热。减少散热,如几乎不出汗,以减少蒸发散热;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从而减少散热;皮肤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缩小汗毛孔,也可减少热量散失。炎热环境中必须减少产热,如减少运动;增加散热,但炎热环境中可以减少产热,但不产热是不可能的,故炎热环境中以增加散热为主。

三、体温受脑控制

【提问】机体的这种产热和散热过程有时受到谁的控制和调节呢?

答:读图3-37分析:体温调节中枢在脑干中的下丘脑。当外界的气温低于人体正常体温(如37℃)时,血液温度降至37℃以下,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主要通过战栗产热和使皮肤的血管收缩以减少失热,血温增高回到正常的温度。当外界的气温高于人体正常体温(如37℃)时,血液温度升至37℃以上,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通过增加汗液的分泌及使皮肤的血管舒张以增加散热,血温降低回到正常的温度。

【思考1】猜测当散热>产热、散热<产热时,人的体温将会怎样变化?

【答】: 因为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当长时间置身于寒冷环境中,机体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补偿散失的热量,会引起体温降低;而在高温环境中过久,会因体内热量散不出去,导致体温升高,如中暑、发热。

【思考2】:还有哪些自觉行为可以调节体温呢?

答:1、动物会寻求温度适中的环境,如在冷环境中趋向热源,热环境中迁到风口等。

2、动物还有姿势的变更,如暑热时伸展肢体,严寒时则个体蜷缩、拱肩缩背或拥挤成群、踏步或跑动等。

3、人更有为保温御寒、降温避暑更有添衣、脱衣,甚至安装空调等主动的影响环境的行为。

【附讲】讲述体温调节的障碍。

发热后体温一般不超过40 ℃。体温高于40 ℃,称为体温过高,体温高达44.5 ℃而能生存的已是罕见。一般认为人的最高致死体温大约是45.5 ℃。体温过低是不是一定导致人的死亡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2001年最小的新闻人物: 13个月大的小艾里卡。2001年2月底的加拿大埃德蒙顿市的气温仍然在摄氏零下30度以下。只有13个月大、刚学会走路的女婴艾里卡只穿着纸尿裤和一件T恤衫走向零下30度的室外!等她被发现时,身体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