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优质课《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教案免费下载
六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优质课《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教案免费下载第3页

主动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变"让我学"为"我要学"。]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比的意义。

  (1)那么在刚才的例子当中中国得的金牌是俄罗斯的几倍,用32÷27,现在我们就可以说成中国得的金牌与俄罗斯得的金牌数的比是32比27。

  那俄罗斯得的金牌是的中国的几分之几可以怎么说呢?(学生试着说:俄罗斯得的金牌数和中国得的金牌数的比是27比32)

  (2)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谁是谁的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

  质疑:可老师还有个疑问,以上两道题都是对中国得的金牌数和俄罗斯得的金牌数进行比较的,为什么一个是32比27,一个是27比32?

  引导得出: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要弄清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否则,比表示的具体意义就变了。

  (2)同学们真聪明,那么你们能像这样把其他的除法算式都变一个说法吗?先同座位两个人互相说说看。(学生同座位两个人说)

  都说完了,那谁愿意站起来说一说呢?

  (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倍可以说成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4比3)就这样依次说完。

  那路程除以时间等于速度可以怎么说啊?(速度可以说成是路程与时间的比)

  那单价呢?可以怎么说啊?(单价是总价和数量的比)

  在我们常用的数量关系中还有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这里的工作效率还可以怎么说呢?(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总量个工作时间的比)

  [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对"比"缺乏感性上认知,所以以上的例子采用"导、拨"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可以用除法,也可以用比的方法,即谁是谁的几分之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既节省了教学时间,也使学生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3)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既可以用除法,又可以用比的方法。那什么叫做比呢?请同学们结合板书同位讨论一下。(前后四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