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新人教版语文《月夜忆舍弟》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新人教版语文《月夜忆舍弟》教学设计教案第4页

  三、初通诗意,整体感知

  先听朗读,学生跟读,疏通诗意后学生再读,体会情感。

  (一篇《论佛骨表》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去。 本来想为皇帝清除危害社会的事情,怎么会顾惜我衰朽的残年余日呢。 云彩横出于秦岭,我的家在哪里? 雪漫蓝田关,连我骑的马都不往前走。 知道你远道赶来送我是有深厚的情意,你做好准备到南方的瘴气之地收拾我的骸骨吧!)

  古人借诗倾吐心声,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凄切)

  清人纪昀认为《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语极凄切,却不衰飒" 。

  四、研读文本

  1、"一切景语皆情语",请找出写景的句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2、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学生想象描绘)

  3、这幅画面有着怎样的特点?(境界雄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横"字言广度,"拥"字言高度,二字皆下得极有力,境界雄阔,气象苍茫,为人们所激赏。

  4、"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在此想向我们倾吐什么?(体会出句与对句分别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秦岭" 指终南山。云横而不见家,亦不见长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诗),何况天子更在"九重"之上,岂能体恤下情?云遮雾绕的重重山岭象征着和故里、君王的重重阻隔。他此时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韩愈在一首哭女之作中写道:"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知他当日仓猝先行,告别妻儿时的心情若何。韩愈为上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家何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泪。

  第六句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大雪阻路,马难前行,虚写诗人留恋长安,不忍离去的感情。"马不前"用古乐府"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意。"马不前" 其实是人不前,是由于作者心事过重的缘故,诗人感到前途艰险渺茫,连马也为自己悲伤得不肯前进了。

  五六两句中"秦岭家何在"与"蓝关马不前",一回顾,一前瞻,也是两两相对,愈见其悲。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要读出悲意)

  5、颈联是本诗唯一写景的一联,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颈联:顾瞻无所,即景写情。这一联通过对壮阔景色的描绘.渲染出严峻冷酷的气氛,与孤苦渺小的个人形成强烈的对比,暗示前路的艰辛,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6、诗人为什么会流露出这样的感情?在文中找出对应的诗句。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首联:直写获罪被贬的原因。

  7、首联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手法:对比

  一封奏书,招致被贬数千里之祸。"朝" "夕"之间命运发生如此急剧的变化.这是多么巨大的反差! "九重天",言宫禁之深、皇权之威。"路八千"言贬谪之远、受挫之惨。作者巧妙地使用"一封" 与"八千"、"朝"与"夕"。让数量与时间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把突然的变故具体化、形象化,增强了感染力。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就因那"一封书"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