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学案(2)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学案(2)第3页

【重难阐释】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积极探索、取得的成就、失误及其教训

1.探索:20世纪50年代,以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发表为标志,开始了对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探索,之后的1956年,中共八大就我国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等问题作出了正确决定,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及同年反对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等都是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积极探索。

2.成就:在此期间,我国建成大中项目500余个,建立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工农业总产值增长近60%,建立了武汉、包头等钢铁基地,大庆、胜利、大港油田建成,1965年实现了石油的全部自给,铁路新建8000多公里,原子弹爆炸成功,研制出了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农村用电量增长70多倍等等。

3.失误

①1957年的"反右"斗争严重扩大化了,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当前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

②1958年确立了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并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1959年又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我国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左"的错误进一步发展,导致了十年的"文革"浩劫。

4.出现失误的原因

①历史传统的影响。中国封建专制存在时间长,封建家长制思想很容易侵蚀党的机体,致使民主法制观念淡薄,出现盲目服从;在民主革命时期,党一直用阶级斗争学说来指导革命,用群众运动的方法解决问题,难以很快地转变观念。

②急于改变我国落后状况的主观愿望与经济发展的实际严重脱节。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很高,迫切需要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的状况。

③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误地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阶级斗争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想尽可能纯洁革命队伍。

④国际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峙尖锐,于是想加速建设社会主义以便对抗资本主义。

5.教训

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②在社会主义制度建成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③搞经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变革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的水平相适应,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

④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

⑤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民主,加强法制,反对个人崇拜和专断。 【巩固应用】1.下列各项,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的是

 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C.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2.下列表述符合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精神的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B.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轻工业放在首位

 C.重点抓好农业,迅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以工商业为主,加快手工业的合作化进程

3.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一届人大会开 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

 C.一五计划基本完成 D.公有制占据主导地位

4.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一工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唯一正确的是

A.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 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

C.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的话我们不能听 D.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

5.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这是因为: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③提出尽快地使中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④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错误在于

 A.片面地强调经济发展速度 B.片面地强调公有化程度

 C.夸大了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D.主观地夸大了阶级斗争的形势

7.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 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完全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