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六)
沪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六)第4页

2.学习了解扁担藤的奇特之处

(1)学习生字"砍、壶",理解"天然水壶"。

(2)引读,渗透句式:什么时候--,这里有什么植物--,可以怎么样--

3、 学习了解海芋的奇特之处

(1)理解"天然雨伞"。

(2)根据句式引读。

(3)师小结。

4.学习第三节的表达形式仿写

(1)拓展了解其他植物(出示图片:王莲、蛋黄果、贝叶树、神秘果)生齐读

(2)结合文字资料,用"(什么时候或什么情况下),这里有(什么植物),(可以用来做什么)。"的句式介绍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植物。

(3)学生练笔,师巡视、评价。

(4)反馈交流、指正修改

说明:进入二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应从单一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逐步过渡到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这一环节,先基于对文本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表达形式,帮助学生提炼表达的方法;再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利用教材提供的空间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借助教师提供的图片和文本资料,学生先自读自悟,再通过提取、厘清、内化、输出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落笔成文。在这一过程中,训练学生有的放矢地展开合理想象,把自己想说的话写清楚,写完整。

五.总结学习

1.为什么西双版纳会被称为植物的王国?

2.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过渡:西双版纳不仅是植物的王国,更是动物的王国。

二.学习课文第四节

1.自读,思考:为什么西双版纳被称为动物的王国?

2.模仿植物王国归纳板书(根据学生交流,板书: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