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讲义:必修二 第八单元 第1讲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讲义:必修二 第八单元 第1讲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第2页

  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53~1957年)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1953~1957年)

  (1)条件

政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政权巩固 经济 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方针 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借鉴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2)目的:为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3)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以工业化为核心,三大改造为两翼);优先发展重工业,处理好农、轻、重的关系;工业建设集中在东北地区。

  (4)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5)意义: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对象: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

  (2)原因

农业 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手工业 分散的小规模的手工业生产,不利于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能适应工业化的要求 资本主义

工商业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所有制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   

  (3)目的:为了适应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4)基本途径和方式

  ①农业: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小农个体经济改变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

  ②手工业: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通过"赎买"政策,最后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5)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