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岳麓版(08版))
必修2: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岳麓版(08版))第1页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1.背景:经过调整,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

2.路线和任务:1953年提出和制定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一化三改造

(2)"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①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②同时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成就:①到1957年底,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②中西部地区新建了钢铁、煤炭、电力等工业设施,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目的: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改造方式:

(1)农业和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组织生产合作社。农业的途径是: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2)资本主义工商业:①策略:利用、限制和改造。②形式:运用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形式,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最高形式是公私合营。

3.意义: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得与失

1.中共八大的正确认识和决议:1956年

(1)对国情的正确认识: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落后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正确决议:①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

的工业国。②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2.1958-1960年经济建设的"左"倾失误

(1)出现:1958年中共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2)特点:在经济建设中,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

(3)实践:1958年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和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4)后果: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1959-1961年出现连续三年的严重经济困难。

(5)纠正错误:从1960年开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3.文革"对经济的严重破坏

  1966-1976年"文革"期间,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恶性膨胀,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导致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据估算,"文革"十年中的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

4.经验教训

①现代化建设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别国经验,但不能生搬硬套,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②要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抓住机遇,促进发展,更要注意遵守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