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一单元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一单元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1)准备

  ①协约国成立了最高军事委员会,法国元帅福煦为西线的联军总司令。

  ②美军陆续开到法国,英帝国各自治领的军队也开往前线。

  (2)反攻

  ①1918年7月在西线发动了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把战线推进到马恩河一线。

  ②1918年9月底至10月初,协约国军队全线出击,突破德军"兴登堡防线"。

  (3)结果:德军连连败退,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

  3.德国投降:1918年11月11日,在巴黎签订停战协定,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集团失败而告终。

  三、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③

  1.经济劣势:协约国集团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比同盟国占有优势。

  2.战略失误

  (1)德国的"施里芬计划"过低估计对手的实力。

  (2)德国被拖入两线作战和持久战、阵地战的泥潭。

  3.内部矛盾尖锐

  (1)奥匈帝国境内出现了民族独立运动,导致了帝国解体。

  (2)德国爆发了"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

  4.国际力量对比失利

  (1)战争初期,日本参战,德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皆失。

  (2)意大利倒戈,同盟国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盟国。

  (3)在僵持阶段,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进一步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①[点拨] 1917年,交战双方都精疲力竭,美国认为它夺取世界霸权、捞取战利品的时机已到,故此参战。在此之前美国利用"中立"地位,同交战各国做生意,大发战争财。

  [阐释] 加速一战结束的因素

  美国、中国的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协约国逐渐掌握了全部优势;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退出了一战;德奥战场上的失利加剧了其国内政治危机,特别是德国基尔港水兵起义和柏林工人起义,德皇被迫退位。

  ②[思考] 图片反映的事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