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一单元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一单元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Word版含解析第4页

  ①在军事上:美国海军的参战,是德国"无限制的潜艇战"失败的重要原因;美国派出200万士兵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军事实力。

  ②在财政和军需供应方面:美国中断了对德奥的军火供应;大幅度提高对协约国的贷款,从物资上为协约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③影响了许多其他"中立"国家:在美国宣布参战以后,中国等国也纷纷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协约国扩大到27个国家,形成对同盟国的绝对优势。

  [史料印证]

材料一 欧洲战争刚开始时,美国仍然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国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一家芝加哥报纸评论说:"真应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914年8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该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材料一反映出美国在一战之初采取"中立"政策。美国"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是指大西洋和太平洋隔开了美洲与其他大洲的联系。但是,这不是美国"中立"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1917年)4月2日,国会召集了一次特别会议。威尔逊总统向与会议员宣读了他的《战争咨文》:"我们很高兴为世界的最终和平和各民族的解放而战。......我国不希望征服,不希望支配......我国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卫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思考:材料二中,美国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借口和真实目的是什么?

提示:变化:由"中立"政策到宣布参战。借口:要为世界和平和各民族的解放而战。真实目的:抢夺战利品和攫取世界霸权。   [对点巩固]

  如果1914年以100计,1916年美国对英、法、俄的输出则为389.7,达32亿美元;同期美国对德、奥匈等同盟国的输出为0.68,为115.9万美元。上述情况说明在参战前美国(  )

  ①已放弃中立主义政策  ②奉行国家利益优先战略 

  ③已倾向协约国  ④综合国力世界第一

  A.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选A 依据材料可以看出,美国对协约国的输出远远超过了对同盟国的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