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教案(1)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教案(1)第3页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学习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请同学们将课本翻到目录上面,本单元标题为《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通过观察单元标题,我们找到本单元的线索,那就是本单元主要讲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着重在一个"变"字,本单元围绕"变"而展开。

  本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的是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背景下人民生活衣食住、习俗、交通、传媒等的变迁,这些变迁跟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瓦解一样,都是在西方列强的大炮打开中国国门开始的。

  今天就让我们首先来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吧!

【新课讲授】

  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成为了中国历史的一条分界线。那么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具体状况是如何的呢?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1.变化的表现:衣、食、住、习俗

  (1)衣:

  ①通商口岸的"洋布"、"洋装"渐渐进入城市百姓生活;

  ②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青睐。

  ③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服装五花八门--西服、粗布大衫、旗袍、学生装、欧式裙子。

  随着"洋布""洋衫"经过开放的通商口岸进入到百姓的生活中,人们的传统的服饰受到了影响。从前的长袍马褂有着极强的封建传统的色彩,慢慢地已经被简单的充满西式风情的西装所取代。

重点介绍中山装和旗袍:中山装是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服装,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