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秋声赋 教案(1)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秋声赋 教案(1)第3页

 明确:分别就秋的色、容、气、意,描绘出了秋状的四幅具有不同特征的鲜明图画,其中色、容为实,气、意为虚,手法是由实入虚,虚实结合。

接下去作者写道:"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可见作者写秋状其实还是为了写秋声,找出秋声悲的缘由,烘托秋声的"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接着作者用"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以此表达自己的感慨,指出草木之所以摧败零落是秋气的余威所致,从中可以看出秋的肃杀之气。引出下文。为什么说秋带有肃杀之气。

3.接下来我们看第二部分。作者举了哪些与秋有关的事物?

明确:"夫秋,刑官也"到这一段结束,作者吸收前人种种说法,又运用骈偶句把秋与官制、阴阳、五行、音律等配属起来,甚至用"伤"解释"商",用"戮"解释"夷",极力铺张,突出秋对万物的强大摧残力量,写出了秋声中永恒的悲伤,为下文进入本文主题起了铺垫作用。

如果说第二段前半部分是在写秋之状,那么后半部分就是在议秋之心,突出秋心的肃杀。

4.再一起把第二段朗读一遍

五、研读课文第三小节

1.朗读

2.面对充满肃杀之气的自然之秋,作者又会产生怎样的人生感悟呢?下面我们一起来齐读文章第三小节。

这一段是全文的题旨所在作者由感慨自然转而叹人生,百感交集,黯然神伤。这一段,作者在极力渲染秋气对自然界植物摧残的基础上,着力指出,对于人来说,人事忧劳的伤害,比秋气对植物的摧残更为严重。所以文章的主旨句应该是?

明确:"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3.主题探讨

对于这篇文章的主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这是一篇典型的悲秋之作,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所说的"这是一篇以悲秋为主题的赋体散文,抒发了作者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的郁闷心情。"另一种认为"同以往的许多'悲秋'之作相比,本文既无失意的惆怅,又无身世的感伤,体现了作者豁达超然的情怀。"你更认同哪一种观点?也可以结合我们以前学过的欧阳修的作品来谈一谈。讨论三分钟,然后告诉我你的观点和理由。

明确: 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谈得都非常好,那么接下来大家听听我的看法:

我从这篇文章中读到的是欧阳修的一种超然情怀,但这种超然不同于那种从容地面对现实,襟怀旷达的人生态度,而是历尽沧桑之后的一种透悟一种淡泊的心境。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欧阳修的生平:

欧阳修为人刚正,敢于直言,但他的一生历尽艰辛,宦海升沉20多年,29岁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