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四单元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四单元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Word版含解析第4页

  注意解读"窗口"的含义。

  [提示] 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经济特区的特殊性

  (1)经济结构:特区的所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商投资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外商投资经济所占经济比重可以大于内地。

  (2)经济体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主要采取市场调控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3)优惠政策:对前来投资的外商提供更多的政策优惠,企业的所得税率按优惠政策征收,对进出特区的境外客商、外籍人员简化手续。

  

  

新时期我国的对外开放的特点   

  [材料一] 1980年,建立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从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90年,决定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随着贯穿欧亚的第二座大陆桥在阿拉山口接轨,当年的丝绸之路再次成为经济往来的重要纽带。

  --《中国对外开放大事记》

  (1)依据材料一归纳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教你读史]

  材料以时间为线索,叙述对外开放的地点和范围,体现了对外开放过程特点。

  [提示] 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到内地,由点到线再到面,逐步开放的特点。

  [材料二] 中国进出口总额发展变化图

  

--摘自金勇进主编《数字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