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四单元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四单元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5)"多层次"是指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多种开放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6)"宽领域"是指我国的对外开放不仅局限于经济领域,还包括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开放。

  

 1.创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是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

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

贵的经验。

 2.以经济特区为突破口,开放沿海地区,再到内地。由点到面,由沿海到内地,我国对

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

 3.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经济特区的设立   

  [材料一] 因为绝大部分海外华侨都是来自广东和福建省的,所以两省被认为是吸引海外华侨投资者的最理想的地点。

--柯林·麦克拉斯等著《1978年以来的中国-- 改革、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中国最早设置的经济特区有哪些?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央选择在此处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

  [教你读史]

  挖掘隐含信息:一是海外华侨大多数来自闽粤地区;二是闽粤地区的地理和资源优势。

  [提示] 最早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原因: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打破封闭状态,以经济特区为窗口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条件优越:如位于东南沿海,隶属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便于吸引外资;资源比较丰富;远离国家政治经济权力中心,环境相对宽松、干扰少,有利于改革试验。

  [材料二] 1984年初,邓小平南下视察深圳等经济特区,他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2)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成功创建有什么意义?

[教你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