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推荐作品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推荐作品  学案第3页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一、名句赏析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赏析 这两句诗写耳之所闻,目之所见。一只离群之雁在野外号叫,惊恐的鸟儿在林子里窜飞不停。从写景状物来看,孤鸿凄厉的号叫,鸟儿遇惊在月光下乱飞的影子,这一声动和一形动,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上衬托出了夜的死寂。从摹情表意来说,孤鸿乃失群之雁,是诗人自喻。名噪一时的"竹林七贤",在司马氏政权的高压下,迅速崩化瓦解,诗人便似孤鸿,既是身之失群,更是心之失群,诗人的感慨无处诉说。而那在月光下如鬼魅般飞来飞去的鸟儿,更暗示如影随身的惊惧感让诗人难有一时一刻的安宁,可又偏偏身处夜之笼罩之下。

  二、中心主旨

  此诗列八十二首《咏怀》诗的第一首,实为这些诗的总开端,如同序诗,写诗人深夜弹琴和孤独不安的忧思,抒发了诗人一种欲排遣而不能的绝望之情。

  三、写作特色

  1.感情含蓄。

  在这首诗中,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中。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读者可从诗中所展示的"情形色相"中感受到诗人幽寂孤愤的心境。但是那股"忧思"仅仅是一种情绪、一种体验、一种感受,人们可以领略到其中蕴涵的孤独、悲苦之味,却难以把握其具体的内容。"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外"是此诗显著的特点。

  2.动静结合。

  这首诗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起坐弹鸣琴"是动;清风吹拂,月光徜徉,也是动。前者是人的动,后者是物的动,都意味着诗人内心的焦躁。然而,这里的动是以如磐夜色为背景的。动,更衬出了夜的死寂,夜的深重。这茫茫夜色笼罩着一切,象征着政治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心灵上承受着的重压。这首诗言近旨远,寄托幽深,耐人寻味。

杂诗十二首(其二)

  一、名句赏析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悽,终晓不能静。"

赏析 当陶渊明壮志不得伸展而转托田园之后,虽然他努力使自己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乐趣,有时甚至企图以醉酒忘世,或者以道家顺应自然的态度对待人生,但这些都不能完全消除他壮志未遂的苦恼。由这四句诗可以看到诗人在光阴虚掷中极度矛盾不安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