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教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新)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教案(第一课时)第3页

(2)抓时间-- 二悟"终天之恨"

②聚焦时间,品味痛楚:时间匆匆逝去,让我们把目光定格在这些时间上,用情读读,用心琢磨,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③感情朗读,悟"失母之恨":在这一"长"一"短"之间,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季老这失母之恨啊!用心读出季老的心声吧: 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3)插资料-- 三感"终天之恨"

①难道季老不想陪伴自己的母亲,不想孝顺自己的母亲吗?回想母亲是多么地疼爱他::(出示月饼资料教师概述:)到了中秋节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我难得吃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

②细想他曾许下的愿望:(出示愿望资料师概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

③小结推进,激情朗读:还没来得及尽孝,母亲就离我而去,怎能不抱终天之恨呢?让我们用心地读出季老心中那永远的痛吧:(开火车)

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读到这,你已经深深地感受到填满作者内心的终天之恨--生:是一种(遗憾)、是一种(后悔)愿望还在,母亲却已随西风而去,只留下这终天之恨-- (全班读)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二)触景伤怀,品"思母之痛"。

1、回读"梦"境,自然过渡。

这终身之恨随着作者留学德国而消逝吗?不。(出示句子)我们清楚地了解到,读第三自然段。

2、发疑引思,日记明心声。

到底是什么触动了作者内心之痛呢?作者用穿插日记的写法详细地记下了当时的一切,让我们自由读读作者的心声。(读11月18日日记)

3、真情告白,母子诉衷肠。

①从房东太太身上,季老仿佛看到了母亲地等待,听到了母亲的呼唤!母亲曾经怎样苦苦地等候自己的归来?身处异国他乡的季老此时又有什么话要表白呢。

②分两组写下跨越时空的母子对话。一边孩子以"母亲啊"为开头写一写母亲着急的盼望儿子归家的画面,一边的孩子以"儿啊"为开头写一写季羡林此时心中的想法,诉说心声。

4、小结朗读:听着这跨越时空的对话,现在给我们留下的只有这三个字了:"真想哭",儿子的千言万语都融在这段文字里--(全班读日记)。

5.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季老对于母亲的无尽的怀念,可谓此恨绵绵无绝期,怪不得在异国他乡的日子里,生身母亲频来入梦。然而梦中再也看不到她那清晰的面庞,美丽的微笑了。尽管无数次的寻梦,梦中一切是糊的,寻梦又有何用?

四、读古诗表达遗憾,得到启示:有一句古诗道出了如季老一般的儿女的遗憾,我们要懂得珍惜身边人,抓住机会,让人生少些遗憾。

出示:天下儿女的遗憾: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