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选读课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
人教版(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选读课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第4页

  (三)学习5、6、7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同学们见了牛顿的小风车有哪些看法?牛顿当时的心情怎样?卡特提出问题后,牛顿的表情又有什么变化?让学生用文中句子来回答。

  同学夸奖    得意

  卡特提问    发愣

  (1)什么是得意?牛顿当时得意什么?

  "得意"是称心如意的意思。牛顿把风车摆在桌上,同学们都围上来看,说明大家很新奇,很羡慕,加上大家"夸奖",所以牛顿觉得称心如意。

  (2)卡特提出问题,牛顿为什么"发愣"?

  "发愣"是发呆的样子,说明卡特提出的问题是牛顿从来没想过的,觉得很突然,一下不知该怎样回答,所以"发愣"。

  (3)卡特提了什么问题?提的对不对?为什么?

  让学生找出卡特提出的问题以及他后边说的话,读一读,然后讨论。

  卡特提出的问题是:"风车为什么会转,你能讲出道理来吗?"后面又接着说:"讲不出道理来,光会做有什么希罕呢?真可笑!"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明白卡特提出的问题是对的,仿造某种东西做好了,固然可喜可贺,但是弄懂其中的原理以便今后进行再创造才是最难能可贵的。但是卡特用嘲笑的语气说话是不对的。教学中可采用出示答案让学生判断正误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

  例:

  (1)卡特的话是对的。(    )

  (2)卡特的话不对。(    )

  (3)卡特提出的问题是对的,但态度不对。(√)

  3.出示重点句。

  "他捡起摔坏的风车,心里难受极了,但是没有流一滴眼泪。"

  (1)讨论:牛顿这时为什么难受?让学生联系上文,读懂句子。"羞得满脸通红"说明牛顿已经意识到自己不求甚解的缺点。

  (2)出示判断句:

  ①心疼自己辛辛苦苦做的小风车。(    )

  ②因为受到嘲笑,生气。(    )

  ③为自己平时学习不求甚解感到惭愧自责。(√)

(3)"但是没有流一滴眼泪"说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