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4.3《群落的结构》学案(3)(新人教版必修3)
生物:4.3《群落的结构》学案(3)(新人教版必修3)第3页

决定

因素

植物分层:

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 条件 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

的不同、生物

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

思考题:玉米田中,玉米植株有高有矮,是否说明玉米具有垂直结构?为什么?

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例2.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 D.光照、食物

五、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探究原理

(1)调查方法: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2、探究步骤:

①制作取样器

②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

           ①去表层落叶

②手按罐入土

③花铲取罐

④塑料袋保存

①常规方法:诱虫器取虫

②简易方法:镊子或吸虫器取虫

               ①设计表格便于记录

               ②借助动物图签查清名称

③使用放大镜或实体镜观察

①统计丰富度

②完成研究报告

3.研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的土壤动物样本要分别统计,如实记录。

(2)尽可能多的收集小动物。

(3)同样营养土壤,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

(4)识别命名要准确。

4.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

例题3: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下图A、B、C、D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