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语文必修3(江苏专版)学案:第二专题 第5课 指南录后序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苏教语文必修3(江苏专版)学案:第二专题 第5课 指南录后序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德祐(宋恭帝年号)元年(1275)正月,国事危急,朝廷召诸路"勤王",文天祥积极响应,以全部家产充军费,组织武装力量。次年,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这时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北营与元军议和。他不辱国体,慷慨陈词,触怒元丞相伯颜,被扣,解送北方,至镇江逃脱,历尽艰险才得南归。端宗赵昰派遣他与南下元军作战,景炎三年(1278)兵败被俘。被押到大都(今北京)后,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之位作为诱降条件,遭到文天祥的严词拒绝。右丞相、汉奸邓光荐劝其降元,亦遭唾骂。文天祥历尽折磨而志不屈,于至元十九年(1283)十二月九日在柴市就义,年仅47岁。

  本文是作者在1276年5月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言,因在这年3月作者曾写过一篇序言,所以称本文为"后序"。

  (二)常识整理

  Ⅰ.文学常识

  序

  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序"也作"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内容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但也有居后的。

  Ⅱ.文化常识

  1. 纪年法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殽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一般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指南录后序》"德祐二年"等。

  (3)干支纪年法

  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丙寅"指公元1626年;《〈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4)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祭妹文旷》"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是干支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