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优质课《4.2质量的测量》教案教学设计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优质课《4.2质量的测量》教案教学设计第2页



【教学过程】

引入:

  教师出示大小桔子,请学生比较这两个桔子的轻重。学生可以上来掂量一下,得出大桔子重,小桔子轻。教师问:为什么这两个桔子有轻有重?引导学生得出:桔子是物体,物体内含有物质,大的桔子里含有的物质多。

  分析归纳:所以物体含有的物质是有多少的,科学上用"质量"的概念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上。举例说明(教师把实物拿在左右手,让学生有更直观更形象的比较):大桔子比小桔子含有的物质多,我们说大桔子比小桔子质量大。小瓶矿泉水比大瓶矿泉水,组成他们的物质都是水,可小瓶矿泉水里所含的物质少,我们说小瓶矿泉水的质量比大瓶矿泉水的质量小。一个大铁块跟一小根铁丝所含的物质虽然都是铁,但铁块所含的铁比较多,所以铁块的质量比较大。因此科学上,我们用质量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一、质量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板书)

  教师在此纠正日常生活中说的"轻、重",描述的是质量而不是重力。质量在科学里讲大小,不讲轻重。

教师:课前老师用电子秤称这个桔子,结果显示如下:

现在桔子被老师带到教室来了,再用同一个电子秤称一下,发现什么?原来电子秤显示的数字是0.085,现在还是0.085。

教师问:

桔子从办公室被带到教室, 变化了, 没有变化。

矿泉水被冷冻, 变化了, 没有变化。

矿泉水被冷冻, 变化了, 没有变化。

铁丝弯曲变形, 变化了, 没有变化。

  进一步阐述概念:之所以他们所含的物质多少没变是因为组成他们的物质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质量也就不变。

教师:何种情况下,这个桔子的质量会发生变化?

学生:咬掉一口,吃了......那质量就变化了,变小了,因为物质减少了。

二、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完全有物体本身决定,不会因为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空间位置等的改变而改变。

  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观察,找出电子秤上数字的单位,学生找出质量的单位:千克。

教师问:你还知道有哪些单位吗?(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质量单位的教学)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的单位是斤、两,这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引出质量的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换算。

三、质量的单位:千克 克 斤 两 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