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3.4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教学设计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3.4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教学设计教案第3页

(二)地壳变动的证明

地球形成在45亿年前,形成之初,地球表面相当平坦,地壳呈水平分布,而现在的地球表面平坦吗?

1、 地壳变动的表现

地球表面又是怎样造成高低不平的地貌的呢?

要求学生取一本书,先让其平展,然后握 住两端向中间用力,使书弯曲。

2、交流学生观测活动记录表

你有证据证明地壳在变动吗?

3、 地壳变动的自然信息

播放《青臧高原隆起》的模拟录象片,提示学生思考沧海桑田的含义。

1)展示有关地壳变动证据如海洋生物化石、 断层、褶曲等图片。

2). 引导学生分析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并思考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总结:地壳的变动有的表现为地壳的上升,有的则表现为地壳的下沉。有时地壳变动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则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察觉。

  (三)地震

  1.既然地壳在变动,岩层扭曲发生了形变,那么是什么促使地壳发生形变的呢?

  这个力来自地球内部还是来自外部呢?

  2.如果这块板是地壳的话,可能会发生什么?

  学生试述地震产生的原因: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如同三夹板一样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3.(出示报道)5月27日印尼中爪哇省发生6.3级强地震,震中位于日惹市西南25公里,震源深度为33公里。几诺市距震中120公里,也能感到较强烈的震感。你能找出其中关于地震的几个专业词语吗?(出示图片)

  4.读世界地震分布图,让学生分析讨论世界地震多发地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

  2)地中海-喜玛拉雅山地震带

  讨论:观察地震分布图,你的家乡处在地震带上吗?

  虽然不在地震带上,但长兴每天多在发生地震,只是极其微弱,只有借助灵敏仪表才能测到。

  5.说一说:地震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灾害呢?(看地震录象)

  6.师生共结: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1)预报:张衡和地动仪

   民间预报法(自然现象异常和动物异常)

   科学家通过地震仪准确测量地震

  2)防范: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要慌乱不知所措,要冷静地快速离开房屋,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和桌子底下。

  

  (四)解释印度洋海啸的成因

  观看印度洋海啸形成模拟动画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发生在海底的一次地震动画。

  现在你知道印度洋海啸是如何造成的吗?

学生模拟实验:用手握住书本的两端向里挤压,观察书本变成拱形,想象向外拉会断裂。

学生观察体会地壳变动

交流书本弯曲中得到什么体会?

课外合作,上网搜索、准备工具、采集标本、填写活动记录表。

交流讨论。每一组派一个发言。

学生分析地壳发生了何种变化,四条资料给予分类:上升运动、下降运动、缓慢运动、剧烈运动

请一位同学帮老师把三夹板折断(板上放一个盒子,注意观察盒子)

学生演示:.取一块三夹板,双手分别握住板的两端。双手均匀用力使板弯曲,直至断裂。体会板断裂时双手的感觉。

交流感觉。

讨论: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地震所造成的危害呢?

[讨论]:第一组:在教室里, 第二组:在高楼住宅内

第三组:在城市街道边 第四组:在野外郊游

学生解释海啸形成的原因。

学生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结合模拟实验、读图分析,使学生能体会地壳变动确实在身边存在,树立科学的严谨分析,事实求是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