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粤教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原毁》教案2
2017--2018学年粤教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原毁》教案2第3页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以《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导入

二、解题

1.解题

原:推求根源,推究 。专用以推论事理根源的一种文体。

"五原":原道、原性、原毁、原人、原鬼

毁:诋毁、诽谤 。《原毁》探求在士大夫中间产生毁谤的根源。

2.写作背景

  韩愈生活的中唐时期,朝廷中世袭贵族与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官吏相互排挤倾轧,嫉贤妒能,于人求全责备,于己务求宽容,以致发展为后来的朋党之争。一般的人士中也存在相互攻讦的情形,才德杰出的人很难不受毁谤。所谓"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韩愈站在中小地主阶级及有德之士一边,为他们鸣不平。希望引起当权者注意,采取措施纠正这股歪风邪气,于是写下了《原毁》。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扫清阅读字词读音障碍。

2.结合注解及资料,组织学生初步读懂全文,并完成配套的练习,大致解决字词问题。

3.重点字词强调

   详:详尽、全面。 廉:少。

自取:自己取得(进步或收获)。 以:来,表目的的连词。

欺于人:欺骗别人。 少:稍

已:太、甚,表程度的副词。 不足称:不值得称赞。

用:功用,本领。 计:考虑。

图:考虑。 闻:名誉、声望。

谓:称做,叫做。 身:自身,自己。

4.全班朗读课文后思考:全文四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引导学生借助各段中心句了解各段内容)

明确:

第一段:古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第二段: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第三段:揭示"毁"的社会根源及危害。

第四段:写作意图及改变这种风气的殷切愿望。(论"毁"与"治国")

四、课堂小结:重申文言重点字词。

五、作业布置:完成相应练习。 备课札记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1.提问复习重点句子理解翻译;

  2.作业讲评。

二、文本分析

 (一)具体研读第一段

1.第一段分几层来论述的?各层写了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写舜和周公?

3.为什么详写古之君子责己也重以周?

 【明确(投影)】

              舜(仁义)

责己重周(不怠) 求、责、思、去、就

周公(多才多艺)

古之君子 待人缺点: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

待人轻约(人乐为善)

待人优点: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二)具体研读第二段

 【明确(投影)】

待人缺点:"举其一不计其十,

责人 究其旧不图其新" 以众人待其身,

今之君子 待人优点:"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 " 实质

待己廉 --自取也少--易于满足,自欺欺人 而以圣人望于人

(三)具体研读第三段

  1.为什么说怠与忌是毁谤的根源?

2.作者从道理上作理论性的概括之后,又用自身经历作例证,分析"忌"的

心理及表现。说一说是如何来举例分析的?

  3.毁谤的危害是什么?(联系苏东坡被贬黄州)

  4.为什么详写"忌"这一方面?

 (四)第四段在整篇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

  最后一段用三句话,既交代了本文的写作目的,呼吁当权者纠正这股毁谤的歪风,又语重心长,寄托了作者对国事的期望。

三、课堂回顾并小结

  主题:

  本文探寻在士大夫中间产生毁谤的根源,谴责了"今之君子"习于毁谤的恶劣风气,目的在于想扭转这股歪风,有助于国家的治理。

  写作特点:

  (1)内容上的对比与形式上的排比紧密结合

   遥对遥排中有近对近排,互对互排中有自对自排

以古之君子,今之君子各为一段,然后按待己、待人的态度、后果、具体行为遥相对比与排比;而在每一段内,古、今君子"责己"与"待人",又各自形成对比与排比。

  (2)语言上采用并列双行的对称排比句式

   取其一不责其二......,恐恐然......

   举其一不计其十......,恐恐然......

   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

   不若是,强者必悦于言,......

四、拓展探究:

  完成课后探究题,组织讨论。

五、作业布置:

完成相应练习。 备课札记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