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第十三章:内能》教案教学设计(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免费下载《第十三章:内能》教案教学设计(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3页

二、新课教学

1、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引出问题:前面的分析对于同种物质水的质量越大,水升高的温度越大,水吸收的热量就越多,所以烧水所用的时间就越长。那么对于不同的物质,如一种是水,另一种是食用油,我们如何比较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呢?试验中应注意些什么?

师:选择几种典型的猜想板书到黑板上。为了弄清这其中的奥秘,可以用实验来检验我们的猜测。

追问:1.如何才能取出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2.怎样知道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

3.如何知道他们吸收的热量多少?

师:实验前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水和食用油来模拟这样的环境:实验中是不是直接让水和食用油吸热或放热就可以呢?要不要有条件的限制?(提示:可用两支试管,一支装水,一支装食用油悬挂在烧杯中的水中用水浴的方式加热,可使加热条件相同,易于观察记录实验数据。)

方案一:取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即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比较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取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使其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比较加热所用的时间(即比较吸收的热量的多少)。 学生分组进行对比实验,所用器材见"学生用材料"

选取有代表性的实验数据个一组记录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归纳、分析、总结。

实验结论1: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等的热量时,食用油的温度升高得快些。

实验结论2: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食用油吸收的热量少。

上面的加热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撤出酒精灯,观察水或食用油放热一段时间后的温度变化情况,从而得出物质放热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总结评价:(教师对各个小组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得出的并板书:

(1)质量相同的食用油和水,在冷却相同的时间(放出相等的热量)时,食用油的温度变化快(下降的多)。

(2)质量相等的食用油和水,在降低的温度相同时,食用油比水需要的时间少(放出的热量少)。

2、比热容

问题:请同学们尝试得出探究结论,并分析为什么要引入比热容的概念。

我们把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摄氏度),符号为:J/(㎏·℃),读做:焦每千克摄氏度。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分析一些常见的物质的比热容(见教材132页小资料),在表中你有哪些发现?

"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汽车发动机为何用水来冷却?

2.冬天的散热器(俗称暖气片)为何用热水供暖?

3.调节气候

4.水保秧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