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四专题学案(1)(苏教版必修一)
语文:第四专题学案(1)(苏教版必修一)第5页

  尊重,是一曲人与自然相融的赞歌。)

  B、翻译下列句子(例)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2、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译:寄托蜉蝣一般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粒小米。

  3、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译:萧声呜咽,像含怨,像怀恋,像抽泣,像低诉。余音悠长,像细长的丝缕延绵不断。

  4、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译:如果从没有变化的一方面去看,那么事物和我们都是无穷无尽的,还羡慕什么呢?

  5、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森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译:每日带着随从登上高山,进入密林,走进弯弯曲曲的溪流,凡是有幽美的泉水和怪形岩石的地方,不论多么远,没有我们不到的。

  6、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译:我以为永州的山,凡具有特别形态的,都有我的足迹。

  7、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临江饮酒,横握着长矛吟诗,本是一时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

  8、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译: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虽说是一丝一毫也不拿取。

四、写作材料梳理

模块四:像山那样思考(自然之美--思考自然--爱护自然)

模块 主题 材料 延伸 像山那样思考 自然之美 郁达夫运用比喻、对比的手法以独特的想象展现了江南冬天的温暖、生机、闲适: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同了。 《故都的秋》:"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训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道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