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生物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
七上生物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第3页



课题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件的作用。

  2.能独立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学会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多媒体展示的显微镜的构造图,了解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及其作用

  2.根据教材中提供的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通过练习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初步形成利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像。(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教学素材准备 显微镜(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四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印有数字的挂历透明纸,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动植物玻片标本) 1、导入新课: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秘,必须要了解细胞。绝大多数细胞非常小,必须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显微镜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它不仅应用于生物学领域,在医学、物理学、化学等其他领域的应用也很广泛,已经成为人们了解微观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要学会使用显微镜,必须先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功能。

  一:显微镜的构造

  1:教师利用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后进行分析:

  

  显微镜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各个部件分别具有哪些作用?对照实物显微镜,认识显微镜,探究各部件的功能。

要求:

①人人动手;②提出主要注意事项:静(不能影响他人)、轻(动作要轻,要爱护仪器,做到动手之前先看清楚想明白)、净(保持显微镜和实验室的整洁,尤其是不能弄脏和损坏镜头)。

  一架普通的光学显微镜是由以下部件组成的:目镜、物镜、镜筒、转换器、载物台、通光孔、压片夹、遮光器、光圈、反光镜、镜座、镜柱、镜臂、细准焦螺旋和粗准焦螺旋。

  其中,目镜和物镜能够放大物像,这两者的乘积就是这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无螺纹,其长度随倍数的增加而变短)

(物镜有螺纹,其长度随倍数的增加而变长)

  转换器能够调换物镜;

  遮光器能够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能够将光线反射进入镜筒;

  玻片标本需要放置在载物台上,压片夹能够固定玻片标本;镜座可以稳定镜身;镜柱能够支持镜身;

  粗、细准焦螺旋能够使镜筒升降,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的范围大,

  细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的范围小。

  教师强调:利用显微镜观察一些微小的物体时,镜筒内需要有充足的光线,所以,显微镜的结构中,能够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有遮光器和反光镜,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面。若外界的光线比较强,应该使用小光圈和平面镜;若外界的光线比较弱,应该使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2.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碰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2)对光(升、转、调)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不要用手扳物镜

②左眼看,右眼睁。

③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一对物镜二队遮光器三队反光镜)

(3)观察

①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②先低后高。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观察。

③先降后升。(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④先粗后细。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教师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介绍四种观察标本:

①写有"e"字的玻片;

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

③动植物玻片标本;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建议先观察2号标本)

学生有迫切动手观察的欲望。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

教师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情况不一,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

教师强调:

①用低倍物镜(10X或8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③纠正: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

④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引导学生继续观察。

  3.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同组的同学相互监督指导,教师进行巡视,并进行恰当的点拨,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通过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

  (2)如果观察到的物像不在视野的中央,应该怎样把它移动到视野的中央呢?

  (3)当你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到物像后,要想观察得更细致一些,应该怎样调节显微镜?

  学生分组试验后进行交流、讨论,最后达成共识:

  (1)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看着物镜,是为了避免物镜的前端压坏玻片标本。

  (2)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所以,如果要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物像和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3)当用低倍物镜观察到物像后,如果要观察得细致一些,可以先将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选用高倍物镜,再调节细准焦螺旋,就可以观察到较大的物像了。

  学生质疑:(1)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视野中有黑点,如何判断黑点的位置?

  (2)如果确定黑点的位置,应该怎样清除掉?

  学生质疑:实验完毕后,我们应该怎样整理实验台呢?

  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并尝试整理:

  (1)实验完毕后先升高镜筒将玻片标本取下。

  (2)用纱布将显微镜的外表先擦拭干净。

  (3)转动转换器将两个物镜偏到通光孔的两侧,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将显微镜放进镜箱里。

  (4)将实验台上的用具整理整齐。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如何使用显微镜,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问题: 1.显微镜的结构中放大物像的结构及调节焦距的结构分别是什么?

  2.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分几步完成?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构造

  1.显微镜的构造:目镜、物镜、镜筒、转换器、通光孔、载物台、遮光器、压片夹、反光镜、镜座、镜柱、镜臂、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2.各部分的作用

  (1)放大物像的结构:目镜和物镜

  (2)调换物镜的结构:转换器

  (3)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遮光器

  (4)调节焦距的结构: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5)使光线反射进入镜筒的结构:反光镜

  二、练习使用显微镜

  1.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

  (1)取镜与安放

  (2)对光

  (3)观察

  2.注意事项

  (1)擦拭目镜和物镜需要使用擦镜纸

  (2)整理显微镜时要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下降到最低处

生:两人一小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的构造,说出各部件的名称

  学生讨论、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最后达成共识:

  (1)边观察边移动玻片,如果脏东西也跟着移动,则脏东西在玻片上;边观察边转动目镜,如果脏东西也跟着转动,则脏东西在目镜上;如果以上都试了,脏东西未跟着转动,则脏东西在物镜上

(2)如果要清除目镜和物镜上的黑点需要使用专用的擦镜纸。

学生回忆、回答:

  在显微镜的结构中放大物像的结构是目镜和物镜,调节焦距的结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显微镜的使用可以分三步完成:(1)取镜与安放;(2)对光;(3)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