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粤教版必修三 登高 教案4
2018-2019学年粤教版必修三 登高 教案4第2页

(教学的设计) 设计意图

共 一 课 时

一、 导入新课

1、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①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②初步培养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2、回顾本单元准备课中介绍的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及步骤:

①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②朗读吟诵,整体感受;

③把握意象,探究意境;

④披词入情,体会感情。 回顾前两堂课介绍的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及步骤。

说明:《登高》是必修3第二单元(唐诗单元)的第二篇《杜甫诗三首》的第三首,在此之前已介绍过唐诗的有关知识,以及古诗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明确学习目标,

巩固以前学过的知识。

二、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1、了解杜甫

课前预习:登录班级网络阅读博客,阅读《杜甫生平简介》,了解杜甫生平。

2、了解写作背景

此诗写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当时,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但边患未消,战乱四起,唐朝局势动荡不安。杜甫原倚靠好友严武居于蜀中,但严武于永泰元年(765)去世。四川军阀混战,杜甫难以存身,于是离开成都沿江东下,于大历元年(766)到达夔州,滞留于此,时年55岁,诗人长期漂泊,备尝艰辛,晚年多病,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自己又壮志难酬,种种悲苦郁积心头,于大历二年秋天重阳节登高有感,遂作此诗。三年之后,58岁的杜甫即病死在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