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2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2单元)教案第5页

  要认真仔细地研读,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精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方法,而且是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最常用的有效途径。与精读不同,略读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教材在部分课文的后面安排了"资料袋"。资料袋一般是给学生提供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空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着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改进课文的导学系统。继续灵活地在课文之前、课文之中、课文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

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 围绕课文提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种情况。

  (1)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及课文内容。有的在课文的关键处提出思考的问题。如,《荷花》一课,在结尾段的旁边提出了一个问题:"'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有的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如,《寓言两则》一课,在第一则寓言的标题旁提示"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我知道'亡'和'牢'的意思";有的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画面。如,《珍珠泉》文后,学习伙伴说"我的家乡也有这样美好的景物......",启发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浮现课文的情景,把语言文字符号迅速地转换成形象,想象课文描述的美丽景

色,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较好的方法。

   (2)用感悟性、点评性的话语,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的内容。如,在《翠鸟》的第三自然段旁有一个泡泡:"翠鸟的动作真快啊!"用意是提醒学生注意段落中精彩的动作描写。在《可贵的沉默》一文中学习伙伴提示:"这'极为珍贵的东西'会是什么呢?"意图是提醒学生

注意关键句子的含义。

   (3)引导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和文章写法。如,《和时间赛跑》一课,在第八自然段后学习伙伴问道:"'我'为什么'着急''悲伤',又为什么'高兴''快乐'呢?"用意是引导学生注意词语表情达意的准确性。《太阳》一课,在第二自然段有一个泡泡:"我知道这样比较

的好处"意图是引导学生注意文章表达的特点。

   (4)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月球之谜》一课,在第一自然段旁有一个泡泡:"人们都会有哪些遐想呢?"意图是引导学生拓宽学习内容;《七颗钻石》一课,在第一自然段后学习伙伴提示道:"我能体会到当时水是多么重要。"意图是加深

对课文背景的感受,衬托小姑娘行为的可贵。

2、改进课后练习的设计。课后练习,都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谈感受、展示学习成果,或用举例的方式,鼓励大家讨论、交流。每篇精读课文至少都有一个能统领全篇的重点题目。如《七颗钻石》的重点题目是讨论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到了什么?能够完成这个题目,本课的主要内容和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