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品质 教案3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品质 教案3第3页



第七次:(44-52段)重点品读格斯拉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

(2)试用一句话归纳格斯拉的形象。(完善板书)

总结:这是一位诚实敬业、热爱自己的手艺,宁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质量,在纷繁的世界里依然坚守自己的理想的底层劳动者的形象。

(3)作者分七次来描述人物,有什么好处?

运用人物外貌揭示人物的个性和命运,有助于读者全面立体构建人物形象。

七次见面,各有侧重,丰富了情节和人物内涵。增强可读性。

4.自主研讨,求同存异

(1) 格斯拉有着最好的手艺,却遭受最悲惨的命运。请同学们从文中探索一下造成人物悲惨命运的原因是什么?

格斯拉虽然贫穷,但宁可饿死也恪守职业道德的个性是他不幸的根源。

具体表现:他亲手制作靴子,不让别人碰;他精心制作,不惜时间;他用做好的皮革;他废寝忘食;他不预收工资......

资本垄断,机器作坊,社会风化变坏的社会背景也是他不幸的原因。

具体表现:机器生产,工业垄断,挤压了小作坊的生存空间,人民追求时尚,把质量放在次要地位。他的悲剧命运也成为必然。

教师归纳:格斯拉的悲剧真是由自身和社会两个原因造成的。

(2)其实这样的结局,细心的读者还可以从前文的铺垫中看出来。请找找看。

第10段:我订做一双靴子要半个月;第28段,他的店铺外边两个橱窗的一个漆上了另一个人的名字了;第40段,他变得更加苍老、消瘦;第43段,仅一年时间,60岁的格斯拉仿佛已经75岁了;第48段,很快做好,生意清淡;第53段,最后一次收到学习时候,意外收到了账单;第54段,当他的店铺没有他的姓氏,他的靴子也下架时,我们就有理由猜想到格斯拉不在人世了!

(3)文题"品质"有什么双重含义?(完善板书)

(4)对于格斯拉的坚守,你赞同么?作者持什么态度?有什么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