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五:第3章 渔 父 学案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五:第3章 渔 父 学案第4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行吟泽畔。(省略句,"吟"与"泽畔"之间省略介词"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遂去,不复与言。(省略句,"遂去"前省略主语"渔父","与"后省略代词"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2)因此被放逐。(3)屈原被放逐后。(4)圣人不被任何事物拘泥。(5)在湘江一带行走。(6)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呢?(7)他(在)岸边一边行走,一边吟唱。(8) (渔父)便离开了,不再和(屈原)说话。

   [常识·速览]

  

  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公元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他是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开创者,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农历五月初五是他自沉汨罗江的纪念日。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景仰。

  代表作品:《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共23篇。《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

  

  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他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因此早年深受楚怀王的信任,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的局面。后来,由于在内政外交上与楚国腐朽集团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屈原遭到了子兰、靳尚等反动贵族以及亲秦派奸人的诬陷,于是被楚怀王疏远流放。至楚顷襄王时他又被流放到江南,辗转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消,遂自沉汨罗江而死。

  

1.文学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