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教案第2页

教学重点:能量流动的过程和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某一营养级同化量的去向;通过写出食物链与食物网并结合能量的传递效率,进行相关问题的计算。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图片

假如你独自一人漂流到一座荒岛,你又很幸运,岛上留有一些一些玉米,同时还有以这些玉米为食的鸡。

【设疑】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你会怎么做?

备选策略1:先吃鸡,再吃玉米;

备选策略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 蛋,最后吃鸡。

思考与讨论

较多的学生选择策略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

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初步思考。希望学生产生不同的观点,但不深入讨论。以此引出课堂主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初步学习能量的基本转化过程

【讲解】

生态系统不仅有基本机构组成,还有其基本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设疑提示】

生态系统的基本机构包括哪两个方面?

生物如何从无机环境中活动?

能量进入生产者之后又会进入哪里?

传递过程是否会有能量损耗?

各生物都要进行什么过程?

【小结】

能量流动包括基本的三个环节:输入、传递、散失。

【展示】PPT展示具体某一生态示意图

【设疑提示】

 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什么?

 能量又是怎样流入生态系统的?

【补充说明】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为生产者固定的太能能

【提问】能量流动的渠道是什么?

    能量如何散失?

【提问】

从以上过程看能量的转化形式是什么?有哪些不同的能量形式?

提示:从能量源头、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散失形式三个方面思考

【板书】光能-化学能-热能

学生回答: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

生产者被消费者利用或被分解者分解

生物要呼吸作用

学生回答:太阳能

通过生产者光合作用流入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物要进行呼吸作用

不同的回答:太阳能 热能 化学能......

形成统一表述:光能-化学能-热能

通过一系列紧密的师生问答互动,回顾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生产者与消费者分解之间的关系。

以更具体的例子进一步讨论,从学生的不同回答当中选出较为严谨的表述。

通过原有知识的回顾,稍作引导便可得出能量流动的渠道、转化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