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 苏教版 必修3 节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学案
2019-2020学年 苏教版 必修3 节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学案第3页



生态系统及其组成成分 [问题探究]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诗歌中向我们描绘了美丽的草原风光。诗歌中出现的草、牛、羊是否构成了草原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应该包含哪些生物成分?

提示:草、牛、羊只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不能构成草原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应该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讲解归纳]

1.环境对生物非常重要

(1)生态因子≠环境因子

①生态因子是环境中能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的因子,生态因子只是周围环境因子的一部分,如阳光、温度、水及其他生物。

②海拔高度、水域深度等虽然是对环境因子的一种描述,但它们并不能直接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其作用是通过阳光、温度、水、气压等其他因子的作用体现出来的,因而海拔高度、水域深度是环境因子而不是生态因子。

(2)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说明

①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也叫生态幅。

②对于同一种生态因子,不同种类的生物耐受范围不同。

③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但是其中必有一种或少数几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这些关键性因子就是所谓的限制因子。

④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

特别提醒:

当某一生态因子成为限制因子时,即使其他生态因子都给予充足的供应,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仍将受到限制因子的限制,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2.生物与环境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解

①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