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化类”阅读与写作专题指导2
高考“文化类”阅读与写作专题指导2第3页

江南毫不言败的铮铮铁骨。这就是江南的味道,如泉水般直接,爽快。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清清泉水淡淡水乡,品江南的同时,人情的光辉也在心灵的蓝图上勾勒出一片蔚蓝。

  凭借着对水乡气息的执著,那城市的污浊尘埃似乎无法侵入被江南烟雨涤尽的内心。

  在灵魂的庙宇中,我虔诚地祈祷,只为做一个在乱世的污泥之中保有江南味道的人。

  点评:

  在考场如此紧张的氛围中,作者却尽情地挥洒才情,不仅选取了能代表江南特点的景物和意象,而且将这些景物和意象用一条对江南深爱之情的红线串起来,分别从江南的雅气曼妙、江南的质朴甘醇、江南的豪情爽快三个方面来品江南。为我们展示出了江南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清新自然,如饮甘洌的清泉。

距离产生美

  "凌晨四点起来,发现海棠花未眠。"川端康成这样写道。而海棠本来便是日夜开放,为何凌晨四点起来便可以产生别样的美感呢?

  那便是因为白天里海棠花彻底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埋着头,或学习,或工作,那近在咫尺的美却悄然溜远。而当我们退一步,保留那与海棠花的距离,便会如川端康成一般领略到不一样的美丽。

  距离为何产生美呢?大概是由于距离让人可以宏观地把握事物,更重要的是距离带来了未知的神秘,引发了人们的美好幻想。

  在美国登月之前,中国早已流传着嫦娥奔月等关于月亮的美丽传说。然而,当宇航员带回来几块冰冷的石头,发回几幅月球"满目疮痍"的图片,童话、传说便不复存在了。从此,人们说起月亮,脑海中只会浮现一个荒凉的大球,而不再有玉兔、广寒宫与吴刚了。

  远观月亮,人们产生了美好的遐想;近观月球,人们得到的却只有几块冰冷的石头。这便是距离的奇妙作用吧。

  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又如何去退出来去体会被忽略的美呢?

  人不可能突然集体移民月球,在月球远望家园,然后,去感受不同的美丽。此处距离便是心灵的距离。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的心灵总被功名利禄紧紧裹住,以致无法体会身边的美。所以我们要与功利保持距离。当我们不再为考试的分数而学习时,我们会发现书本中的知识是如此有趣;当我们放慢上班、上学的脚步时,你会发现街边苍翠的大树多么富有活力。

  生活中处处皆诗意。人们缺乏的便是适宜的距离。

  当我们的心灵得以解放,保持与外物的距离,我们会发现天空,是给了我翱翔的渴望的天空;大地,是承载着万物的大地;海洋,是孕育了最初的生命的海洋。

  让我们退一步,保持适宜的距离,身边的美好就会纷纷呈现。

  点评:

  文章紧扣标题,思路清晰。用问题构建文章,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层次清楚,起伏有致。用生活材料、教材内容和大家熟悉的事例来论证文章,既贴切自然,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意韵,又在亲切的氛围中阐述着人生的哲理,给人以启迪。作者不急于创新,不故作高深,而是用自己的心去体会题目,感悟生活。虽浅,却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滋润人的心灵。

感受乡村

  鸡鸣划破青灰的天空,是乡村;

  农人头顶热烈的骄阳,是乡村;

  孩童采莲密密的荷塘,是乡村;

  那个让我魂牵梦萦的,是乡村。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乡村。误落城市中,一晃十八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