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沪科版必修一 第3章3.2弹力 学案
2017-2018学年沪科版必修一  第3章3.2弹力 学案第3页

  

    分析弹力有无时要注意三点:

  1.弹力是接触力,物体与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处,就有可能受几个弹力。

  2.弹力产生的条件有两个,除了直接接触外,还要在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3.用"假设法"判断弹力的有无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要熟悉此法的思路。

  二、弹力方向的判定

  

  常见弹力有几种?举例说明,分析它们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它们的方向。

  

  请在下图中画出杆或球所受的弹力。

  (1)杆靠在墙上

  (2)杆放在半球形的槽中

  (3)球用细绳悬挂在竖直墙上

  

    1.弹力方向总是从施力物体指向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

  2.绳子拉力(绳子对所拉物体的弹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3.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支持面"对物体弹力的方向大致有以下几种:

  (1)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与平面垂直;

  (2)点与平面接触:弹力通过接触点垂直于平面;

  (3)点与曲面接触:弹力通过接触点垂直于过点的切面;

  (4)曲面与曲面接触:弹力通过接触点垂直于公切面(相当于点与点接触)。

  4.在某些接触点处有无弹力难以确定时可用假设法判断。

  三、胡克定律

  

  1.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弹簧时,弹簧拉伸越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大,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2.如图所示,用悬挂法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需要测量哪些数据?为有效地减小实验误差测量一组数据还是多组数据?试设计一个记录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