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分资料卡(七)
201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分资料卡(七)第3页

般人不太关心,因此,这则信息简明的表达就是"张某、李某等五人被评为三好学生"。

(二)利用语境因素

1.利用上下文。面对面交谈,特别是双方问答,常常可以省去上下句中许多相同的词语,只说出关键性词语--要回答的主要内容。如问:你叫什么名字?答:张三。回答"张三"两个字对方就明白了,而不用说"我的名字叫张三"。

2.利用双方共知的前提。语言表述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下发生的,只要沟通者双方明白特定的语境,很多信息不说出来,双方也是明白的,这样的信息就可以不说,这样就做到了简明。比如甲让乙买一支笔,乙买到后说"买了",双方就明白了,不需要说出是把笔买到了。所以语言简明的核心就是有些话不说,不影响信息的明确性。

(三)消除歧义,使语意明确

1.消除结构歧义。这类歧义主要是指,语句结构可以做两种划分,这两种划分都合乎语法,但却产生两种不同的意思。这类句子要动大手术,即使多用一些字词,也要把意思说明确。

如"爱护人民的军队",可以把它看做是一个偏正短语,即"爱护人民"是军队的定语,也可以把其看做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即"人民的军队"做"爱护"的定语。

2.消除指代歧义。在一个信息不够充分的语境中,有些代词的指代义可有多种理解,这也会导致歧义。如"小王的师傅来电话说,他今天有事不能来了",这句话中的"他"可以理解成小王,也可以理解成小王的师傅,整句话的意思就不明确。

3.消除语音歧义。有声的语言通过重读可以明确其意思,但静态化的纸面语言却可以因此产生歧义,如"她好说话",如果"好"读成三声,意思为他容易答应;如果读成四声,意思为她喜好说话,管不住自己的嘴。

除以上几种,还有因停顿、省略等原因造成的歧义,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下面谈一下消除歧义的办法,概括说来有以下几点:

1.从词语的角度。可以添加词语,改换词语,改变词序使语意明确。

2.从句式角度。有些歧义必须换句式才能消除,这时就需要动大手术,改换句式来消除歧义。

3.从标点及停顿或重读的角度。通过添加标点或做出停顿,或重读关键词语就可以使语意明确。

4.从构建新语境的角度来消除歧义。通过添加必要信息,使语境的信息充分,歧义就可以自动消除。

(一)寻找能提供线索的标志性词语

最简洁的办法就是抓标志性词语,它们是"破案"的线索。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

1.关联词语的呼应。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

怎样使语言连贯

2.暗示性词语的使用。"换句话说",表示等同关系,位在后,"同时"表示并列,位在后,"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

"先前"与"后来","过去""现在"与"将来",表示时间先后;"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要提出结论;"诸如此类",表示综合;"所谓"表示有所解释;"例如"表示举例......

3.重复出现的词语、句式。

4.能体现对应关系的词语。

5.能体现陈述对象及议论角度的词语。

(二)由语段的中心句来推断语序

1.一个句群,虽然由若干句子组成,却表述一个中心。句序的安排必然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因此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