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风景谈 学案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风景谈 学案第4页

D.第⑤段写太湖的四幅画面,都运用想象和移步换景的方法,结合色彩、声音等变化,表现不同时空之下的太湖奇景。

E.本文写太湖美景,详略有致,既有整体勾勒,又有局部描写,自然景色与审美体验有机融合,韵味丰富。

解析:A项,作者对太湖东山、西山及太湖在阴、晴、风、雨、云、雾下的变幻的描绘有详有略,主要是表现太湖山水的逸趣横生,所以A项不正确;D项,"都运用想象和移步换景的方法"不正确。

答案:AD

6.文章第②段写了东山一带哪些"胜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解析:对东山一带的"胜概"进行概括,首先得理解"胜概"的含义,然后要定位材料范围--第②段,在原文中围绕东山的胜概去找答案。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要从文章内容出发,先抓景物的特点,然后感悟和思考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所表达的情感。

参考答案:(1)文章第②段写了三方面"胜概":自然之美,物产之丰,劳作之美。(2)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认识到劳动创造美和人民群众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

7.导学号74760002结合全文,分析标题"太湖碎锦"的内涵和作用。

解析:内涵主要是从内容和主题的角度思考。本题的答题思路可以从内容主题、结构、表达技巧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①"碎锦"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太湖景色的丰富多彩,表达了作者对太湖的喜爱和赞美。②具有统摄全篇和联结全文的作用。因太湖辽阔,作者只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几处景色来描绘,并通过这些"碎锦"的组合,呈现太湖的全貌。③作者以"碎锦"表明其文只能算是对太湖美景的部分呈现,既表现了他的谦虚,也暗含了对描写难尽的太湖美景的赞赏。

8.文中说:"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你是否赞同这个说法?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必须围绕自己选择的观点组织语言进行答题。题干给出的是文章中的一个句子,表明作者的某一观点。答题时,首先表明观点和态度,然后在文章中找出具体例子分析,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阐释。

答案示例:(1)赞同。近观和远眺是两种不同的审美视角。远眺比近观更能领略自然景物的整体特征和独特风貌。如文中东山莫釐峰"云气滃然如蒸"的迷蒙奇幻之美,正为远眺所得。现实生活也是如此,近观事物,固然能体验到细节之美,但很难统观全局之胜。因此,只有立足高远,面向未来,才能凭高视远,达到人生更高境界。

  (2)不赞同。远眺只能让人获得事物的概貌,近观才能让人发现和体察细微之美。本文作者若仅远眺而不近观,就无法领略石公山"像斧削过,没有了山脚"的奇景。现实生活也是如此,想要领悟到近处的美与人生的当下意趣,就要立足眼前风景和现实人生。

三、语言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