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生物必修三 第2章 第3节 第1课时 人体的“通讯网” 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 学案
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生物必修三 第2章  第3节  第1课时  人体的“通讯网”  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 学案第4页

  [跟随名师·解疑难]

  1.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1)在传入神经上有神经节,而传出神经上没有。

  (2)可以看脊髓的前后角,与后角相接的是传入神经,与前角相接的是传出神经。

  (3)可以看脊髓中突触的方向,传入的方向是传入神经,传出的方向是传出神经。

  2.神经冲动产生的条件

  神经冲动产生的条件是有适宜的刺激去刺激神经细胞的一定部位,这里的适宜既包括刺激的强度适宜,也包括刺激的时间适宜。

  3.突触

  (1)突触的结构:

  

  ①突触前膜 ②突触间隙 ③突触后膜

  

  (2)突触的连接方式:

  最常见的突触是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连接,分别构成轴突--树突和轴突--细胞体突触。图示如右。

  图中突触的不同连接方式:

  A.轴突--细胞体;

  B.轴突--树突。

  4.神经冲动在突触中传递的速度

  神经冲动在突触间隙处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原因是: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需要经历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

  5.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和移动方向

  (1)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是一个胞吐的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2)神经递质的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6.反射弧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神经冲动传导 反射弧结构 结构特点 功能 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