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生物必修三 第2章 第3节 第1课时 人体的“通讯网” 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 学案
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生物必修三 第2章  第3节  第1课时  人体的“通讯网”  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 学案第3页

  2.刺激信息的接收装置--感受器

  (1)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2)特点:不同的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

  3.信息的传导

  (1)结构:神经纤维。

  (2)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

  

  (3)传导特点:速度快,且高度准确。

  4.信息的传递

  (1)突触:

  ①定义: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密切接触并能传递信息的特殊部位。

  ②组成: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组成。

  (2)信息的传递过程:

  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突触间隙扩散突触后膜―→与受体结合,产生电位变化。

  (3)传递特点:速度比较缓慢;单向传递。

  5.传出信息的执行

  神经中枢中的信息由传出神经纤维以神经冲动的方式传给效应器,通过效应器的活动来实现对信息的执行。

  

  1.突触前膜释放的化学递质一定引起突触后的细胞兴奋吗?

  提示:由于化学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所以不一定引起突触后的细胞兴奋。

  2.直接刺激传出神经也可引起肌肉收缩,这是否是反射?

  提示:不是,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

  3.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都是反射吗?举例说明。

  提示:不都是反射。水螅受刺激后全身作出反应,但不是规律性应答,因此不是反射。

  4.如何才能达到既能阻止神经冲动的传导,又不损伤神经结构的目的?

提示:可对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进行适当处理,使其失去作用,这样既可阻止神经冲动的传导,又不会损伤神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