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教案
公开课《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教案第2页

四、合作探究

  目标导学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史料展示:

  材料一:

  

  材料二: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2.根据材料和所学回答:这幅漫画中这个任人宰割的清朝官员,是谁的写照?而周围那群举着鞭子、举着刀枪的强盗又指的是谁?可以用哪些词汇来形容这一形象呢?

  清朝官员指的是清政府,强盗指的是西方列强。被迫、屈辱的外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

  3.旧中国的外交是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的外交。那么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形象有没有根本的转变?请看材料。

  4.史料展示: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5.由以上材料分析新中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6.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环境。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史料展示:

  材料:"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已逐渐为国际社会所接受,成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我相信,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将会被赋予全新的时代意义,从而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2004年6月,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讲话

  2.根据材料和教材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基本情况。其内容是什么。

  1953年首次提出,1954年正式与印度、缅甸发表联合声明。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读材料,说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在国际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4.随着新中国外交事业的逐渐成熟和发展,中国开始更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在亚非万隆会议上的表现更是非同凡响。

  目标导学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图片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