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3.2地球仪和地图》教案教学设计
免费下载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3.2地球仪和地图》教案教学设计第5页

     七上3.2地球仪和地图第2课时

【教学目标】:1、知道地图是地理事物缩小在平面上的图形,了解地图的三要素,了解常用的地图类型及作用,学会使用常用的地图。2、学会绘制简单平面示意图。

【方法与过程】资料的收集和课件的制作。教学拓展--环球旅行,更好的认识地球仪。

绘制学校的平面图,也可以让学生绘制家里的平面图,以及自己家附近环境的平面图,强调地图的三要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通过观察学习科学的成功喜悦2、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服务于实践。

【教学重点、难点】:地图的比例尺和地图的方向也有难度,大小比例尺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来说明。

【教学手段】师生共同参与、探究,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东经和西经、南北纬、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依据。

引入:我们学习了地球仪之后,知道了确定了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呢?

学生回答:地球仪经纬线确定位置。

讲述:但是在生活中,(比如去旅游)用地球仪不方便,所以,我们要用到----地图。(引出课题)

一、地图的定义

提问:地图是怎样的图,我们可以从它上面获得什么信息?

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就象用相机拍照,把景物缩小)

二、地图的类型及作用 在生活中,特别是旅游肯定少不了地图,

问:你们见过哪些地图呢?它们有什么作用?(展示各种地图)

按制图区域可分:世界图、大陆图、海洋图、省(市)图、县(乡)图等。

按用途分;政区图、教学图、军用图、飞行图、航海图、交通图、旅游图等。

三、地图的三要素

师:其中政区图、旅游图、平面示意图是比较常见的地图。如何使用它们呢?

 那怎么来看这些地图呢?看地图要注意什么呢?

问:仔细观察这三种地图,有什么相同点?

归纳:都有图例、比例尺、方向(是地图的三个基本语言)

(简单的对地图的原理进行学习和了解,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来对地图进行学习。逐步引出地图的三要素。)

(1)比例尺

  定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提问:比例尺都有哪些类型?

学生回答::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直线式)

思考:1:5000;表示什么含义? (指出)数字式比例尺其分子、分母的单位都是厘米。

思考:在中国政区图上量算北京和香港之间的直线距离

比较:A、1:60000000 和B、1:5000的大小 (看政区图和学校示意图)

提问:如何划分大小比例尺呢?

学生回答:

大比例尺:大于或等于 1:100000(10万) 1厘米 表示 1千米以下

小比例尺:小于或等于 1:1000000(100万) 1厘米 表示 1万米以上

补充说明:中间的称为中比例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