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教案
2018-2019学年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教案第2页

原文

银烛吐青烟,

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

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

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

三、整体感知

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通过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诗歌表达了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诗人通过空间的转换和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从室内到室外,从黑夜到黎明。

这样更突出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四、品读诗歌

1、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①首联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这样写有何作用?

通过白描、摹色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别宴的隆重,晶莹洁白的蜡烛(银烛)吐着袅袅的青烟,华美的筵席(绮筵)上,频举金色考究的酒杯(金樽)。如此隆重的场面,烘托出友情的深厚,离情的缠绵。

②赏析该联"吐"字的妙处。

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银烛静静地冒着青烟的情形,渲染了别时凄清的氛围。从而使我们仿佛看到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2、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该联自谢朓《离夜》诗的"离堂华烛尽,别幌清琴哀"二句化出,相比之下,该联在意境上具有什么特点,有何表达效果?

该联比谢诗显得出语更自然意境更深远,明确地抒写出此时此地惜别的情景,突出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对旅途艰险的担忧。

3、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简要分析该联的的表达效果。